微信提現收費、我國部反家暴法“亮劍”、物權法司法解釋“釋疑”、廣告管理新規(guī)強化公益廣告展示……起,一批新規(guī)開始施行,將影響你我生活……
【關鍵詞·微信提現收費】
對普通市民來說影響不大
3月1日起,微信提現邁入收費時代。根據微信此前發(fā)布的公告,微信支付對累計超出1000元額度的提現交易要收取0.1%的手續(xù)費,每筆少收0.1元。微信轉賬、微信紅包、面對面收付款、AA收款等功能均免收手續(xù)費。
記者了解到,由于支持微信支付的途徑很多,不少市民表示,實際算下來提現收費影響并不大。“平時打車、充話費都會用微信支付,一些快餐店和超市也支持微信支付。零錢包隨時備著一些錢,有時候也會用來發(fā)紅包,還是很方便的。”市民方先生說。
而對于通過微信支付交易的個人微商來說,受影響相對較大。“聽說微信提現要開始收費時,我開始讓我的客戶在付款時改用支付寶了。”張女士這幾年一直在朋友圈里做個人微商,之前她的客戶一直是用微信轉賬。與張女士不同,微商徐先生還沒有轉變收費方式。“我現在經營的規(guī)模不算大,每個月的營業(yè)額還不足1萬元,如果算做1萬元的話,提現的手續(xù)費是10元,相對于微信支付的便利程度來說,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。”不過,徐先生也說,“如果交易額太大,我會選擇使用支付寶或銀行轉賬,現在使用手機轉賬已經免費,轉變支付方式也不是什么難事。”
小編支招
不想被收費其實很簡單
進入“微信”-“我”-“錢包”會發(fā)現,微信錢包里除了“零錢”,還有手機充值、生活繳費、還信用卡、買電影票、網購等功能。這些服務全部不收手續(xù)費,零錢可通過這些渠道消費。同時,微信支付還是京東、滴滴出行、大眾點評、美團、餓了么、攜程等線上消費平臺的支付方式。
此外,微信支付在線下有30多個行業(yè),30萬家門店現已支持無現金的智慧生活。包括超10萬家零售門店、超8萬家餐廳、超600家停車場、3000家以上加油站等。除了消費,還可用于理財通的理財。
【關鍵詞·反家暴法實施】
打孩子將被撤銷監(jiān)護資格
我國部反家暴法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》(以下簡稱反家暴法)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在很多人的概念里,家庭暴力是丈夫打老婆。事實上,據全國婦聯調查,婦女、老人、小孩、殘疾人等都是我國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;在暴力形式上,盡管毆打等身體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,但辱罵、恐嚇等精神暴力的嚴重性也越來越凸顯。
反家暴法明確,監(jiān)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嚴重侵害被監(jiān)護人合法權益的,人民法院可根據被監(jiān)護人的近親屬、居委會、村委會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等有關人員或單位的申請,依法撤銷其監(jiān)護人資格。這意味著我國對失職監(jiān)護人資格的撤銷將“動真格”。為了防止失職監(jiān)護人故意“甩包袱”,反家暴法別指出,被撤銷監(jiān)護人資格的加害人,應繼續(xù)負擔相應的贍養(yǎng)、撫養(yǎng)、扶養(yǎng)費用。
長久以來,打孩子是中國許多家庭的“陋習”,有兒童甚至在父母所謂“以愛之名”的拳打腳踢下喪命。反家暴法的正式實施,也意味著,中國長久以來“棍棒教子”的傳統(tǒng)陋習有了法律的制約。
“反家庭暴力法建言聯盟暨反家暴維權聯盟”創(chuàng)始人、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主任新亮表示,“法律的實施關鍵還是看執(zhí)行。”由于反家暴法在我國是次設立,在現實中的實施情況還需進一步觀察。另外,涉及家暴的問題往往涉及很多細節(jié),這都需要多部門溝通合作,才能盡大可能保護家暴受害者。
更多亮點
常謾罵恐嚇也算是家暴
亮點1.經常性謾罵、恐嚇也視為家庭暴力。
亮點2.學校、居民委員會等發(fā)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、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暴,應及時報案,否則造成嚴重后果的,將受到處分。
亮點3.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,可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。情況緊急的,法院應當在24小時內發(fā)出保護令。
【關鍵詞·物權法司法解釋】
預告登記后“一房兩賣”無效
開發(fā)商“一房兩賣”怎么辦?3月1日起施行的《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〈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〉若干問題的解釋(一)》,為老百姓解決財產糾紛提供了又一重法律保障。
物權法規(guī)定,購房者可以尚未建成的住房進行預告登記,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,不發(fā)生物權效力。
但是,許多開發(fā)商存在“一房兩售”甚至“一房多售”等問題。對此,司法解釋明確,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,轉移不動產所有權,或者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、地役權、抵押權等其他物權的,應依照物權法的上述規(guī)定,認定其不發(fā)生物權效力。這意味著,要買房時做了預告登記,開發(fā)商私自把已出售的住房再次出售或者進行抵押的行為,將被認定為無效。